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Ch 2.22.1: 時間銀行(續)

互動價值的代替品

上回提到我們的父母一直仗著自己的養育之恩而充當借貸公司,一直無理監管我們的問題.雖然我已經提出過一個解決辦法,但在金錢為上的社會下,父母此終也會緊隨現實,不會就從前的問題和我們一起理論.那麼我們有什麼辦法能自我決定命運呢?以下有一些例子.

(一) 父母和子女分享已付出的財產
眾所周知,對於向我們的付出,父母一直耿耿於懷,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付出不是無私的,而是一種投資式經營.當然,他們在當中所獲得的"利息",就是我們給予他們的互動關係,例如考試成績好,幫忙做家務,入讀名牌大學,提供天倫之樂或養子的滿足感等等.當子女因天賦或性格問題而無法提供"利息",兩代間的相處就會出現分裂了.

當然,投資內容是死的,人是活的,父母大可改變自己的投資戰略以增加收入.例如子女喜歡電玩,那就買一台高效電腦,和他們一起進行技術切磋.父母不但可以因此而享受和子女之間的互動關係而補償自己的付出,由於電腦的投資中自己也是受惠者,故此對子女的投資變相也減半了.這種一舉多得的做法,只在乎於父母肯不肯去實幹罷了.

不要小看目前電玩的吸引力,因為目前的電玩市場已經延伸至中年人階級了.看看英雄連隊,gvo等等的遊戲,不是有一大堆中年人在遊玩的嗎?所以要父母和子女分享共同興趣,在現時市場來說並非不可能的事.

(二) 養育子女根本就是飼養寵物的遊戲
如果大家養育子女的心態,能和飼養寵物的心態一模一樣的話,那麼兩代間的問題一定能大幅減少.我從沒看見人計較過寵物對自己的回報,能否和自己對寵物的付出成正比,因為他們在飼養前已清楚評估過,自己是有空間對寵物作出無私的付出,使牠們幸褔,才會謹慎地去選購寵物.同樣地,父母把子女生育下來的決定,是應該取決於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承受子女的支出,讓他們飽足,而不是取決於子女能給予自己多大的回報,這是已發展國家中生育子女的基本考慮,而跟子女計較回報,正和以上的考慮背道而馳呢.

(三) 時間銀行
這個概念其實很簡單,就是將來的自己養活現在的自己.假使我現時十五歲,父母有天跟我根根計較房租和食費時,我便向未來的自己求助,每個月給予我現時的父母三千(港元)的生活津貼.另外,將來的我也可以為我買回一些童年時因父母管制而無法買到的玩意,消除自己童年時的不少遺憾.

由於現時的我能體諒將來的我而不會作出無理要求,將來的我也由於曾經渡過自己的童年,所以很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東西而作出名智指導.由於心靈相通,大家相處起來也比和自己的父母相處容易得多呢.

當然啦,這種養育方式是完全在迴避和家人的利益關係,所以也就完全消除了父母對自己不滿的源頭:回報和金錢.可惜,由於這方法實在太過成功,而世事無一物是完美的,光是通縮通漲的問題就無法讓金錢統一,所以在現階段來說無法實踐這種養育方式.但是假使有公司願意拿出資金開拓這種養育方式的市場,不就十全十美了嗎?例如安排人自願性參與計劃,由一位社會人士模擬自己長大後的角色,自己長大後再模擬另一位青年長大後的角色,輪流接受援助/給予援助.

總結
每個人能給予父母的互動價值也不同,因為大家的性價比也不同:尖子(讀書厲害的人)能為父母帶來光榮和滿足;愛家的人能為父母帶來天倫之樂等等.當一個人的互動價值提升,就能彌補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消除一下他們養育我們金錢上的代價.很可惜,兩代間的互動價值太取決於子女的天賦,而子女天賦有多強也不是由我們抉擇的.因此,用時間銀行來取代互動價值來補償父母的付出;用兩代建立共同興趣來加強彼此間的互動價值來減輕磨擦等等.這些能解決子女天賦能力出現參差的方法,早該從上一代就開始實行.大家會利用這些原則來與各位的下一代相處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