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9日星期三

Ch 2.9.2: 管教我們的下一代 (教學篇)

從自己的本身思考

要教導好我們的下一代,不像上次提及的父母那樣重蹈覆轍,我們首先要了解自己本身的服從性,並代入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聽起來有點抽象,不過稍作說明大家就會明白了.

大家的本身
瀏覽這部落格的人相信也有一定年齡,曾經經歷過童年歲月.從小時候到我們長大成人,父母其實只是擔任了指導的角色:叫我們不要做這,不要做那,以"負面的後果"來阻嚇我們做壞事.可是父母的說話,雖然有參詳價值,但反叛的孩子卻又有一定的支持者.

舉些例子說,一些專門在中學課堂搗亂的學生,他們會組織起一個群體,讓群體內的每一個個體都感受到自己的行為是被"某部份人"認可的;一些在年青人儘管在全天下以及父母的反對聲下也要和另一半長相廝守,因為只要有一位親愛的人認同自己的行為,他/她就心滿意足;一些年輕人堅決晉軍球壇,雖然被父母批評出路不穩定,但他也能一心一意地去達成自己的理想,因為他在球場上的隊友,正在向他給予最真誠的鼓勵.

換句話說,這世上只需要有一位在自己心目中佔舉足輕重份量的人(e.g. 異性朋友,小學時代的青梅竹馬,工作上職業伙伴等等)支持自己的行為(包含正面和負面),父母的說話就可以放在"參考欄"並不被採用.大家能夠否認這條道理嗎?

換句話說,要管教好自己的子女或提升國民質素,首先就要肯定他身邊的人都否認他的不當行為.試想想當一位孩子在課堂上搗亂,在他身旁的人都兇巴巴地瞪視著他,試問他在班上又哪裡會有立足餘地?

所以,以後別針對頑皮孩子的父母,說他們管教不善.真正問題的核心,就是社會上有一堆頑皮孩子的支持者,而你的孩子,甚至自己的父母,可能是支持者中的一份子呢.

要在香港管教好自己的子女,只能消除所有能與子女"臭味相投"的人,這樣叛逆者就會失去支持.但這目標是永遠無法達成的,因為人人也有生存權,你有辦法把子女的同輩從他的生活中拿走嗎?所以在香港要讓子女懂事,只有讓時間去解決(就是希望子女成長後他們的行為不再被同輩接受,而渴望他們有所改變).

2008年4月7日星期一

Ch 6.11: ENS Singing Contest

大學版本的殘酷一叮?

上星期四我參加了由ENS學系舉辦的歌唱比賽.在兩年前慘遭落敗的我,對今屆比賽也沒有抱任何期望,皆因比賽內容是以"攪笑"為主:你只需要有具想像力的構思,配合生動的動作,就能娛樂觀眾,脫穎而出,十足十電視節目"殘酷一叮"的評分方法一樣.一向走實力派路線的我,根本就沒機會從觀眾拿到多少的分數.

大家或者會問為什麼我還是要參加比賽,其實很簡單:一來是為了訓練自己面對觀眾的臨場能力;二來是為了宣傳一下我熱愛的日本音樂和偶像;三來就是這種表演場合在我畢業後便很少能遇上了,不參與的話可能會抱憾終生;第四就是看看同學們的爛唱功,心裡暗中嘲笑一下(這句話屬灰色地帶).

當日我明知會落敗,於是便懶得唱出高難度之作(B'z 的Ocean,海猿主題曲),轉而唱一首音調較平順,內容較反覆的歌(松隆子的愛戀的人,已加在音樂playlist).雖然原唱者是位女歌手,但只要用Karafun軟件就能調較音樂和滅聲,使男生也能容易地掌握聲調.

一個歌手無論在什麼場合也要貫切其專業精神,而我也謹遵這個守則.儘管明知道不會拿獎,我還是拼了9成(其餘1成只能在男歌手的歌曲中發揮)的力量演譯了松隆子的歌,畢竟她是我超級偶像嘛.在淋漓盡致的演出後,我的任務也達成了,於是就乖乖的回座位繼續看戲.

攪笑的演出,開懷的大笑聲充斥著房間,而當中也不乏實力派演出者的歌聲.當觀眾們開始對沉悶的表演睡眼惺忪時,我卻在用心地分析著歌唱者的技巧,從中學習,反省自己的缺點.可惜要在香港流行曲中學習,根本就是自毀行為.

整個音樂會共有三位演出者唱出日文歌(包括我在內),這使我大為舒暢,因為我能夠重返自己熟悉的領域去體驗音樂.音樂會的低潮,反而成為我的高處所在呢.

來個簡單的總結吧,我沒有為拿不到獎項而生氣,因為我根本就沒有認真付出過XD.看見各位玩得那麼高興,我或多或少都受到歡樂的氣氛感染.就當一切是個遊戲吧!

2008年4月3日星期四

Ch 6.10: FYP之自我開解

不健康的異想?

FYP的最後一步,是homogenize samples to hell;瘋狂的extract RNA;拼命的centrifuge;疲累的量度aborbance;心情沉重的run gel;心驚膽顫地察看DNA base pair...

重覆來來回回去為我的6個樣本干同樣的事情,早晚會不勝其煩.就在我厭倦千篇一律的步驟前,我找到了一個開解自己的方法...一個不健康的想法.

我們每年在大學,也要付交$42000學費(港幣).一個理科生要盡用這筆巨額,除了不走堂,多用學校資源(圖書館,網絡服務)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從學校學習實際的工作經驗,例如儀器操作,試劑應用等,而這個過程是需要龐大的資金去支援的(例如儀器的維修,試劑的購入,教授的督導,實驗場所的提供等等).

那就是說,我在實驗室的每一秒鐘,也在累積實際工作經驗,耗用校方的資源,取回自己的學費!從我想通那一刻開始,為實驗作出的辛勞突然變成了理所當然的消費行為:一場和校方的角力戰?!

我的辛勞是為了取回我應得的,這是我今天悟出的道理.

2008年4月1日星期二

Ch 2.9.1: 管教我們的下一代(現實篇)

巴士上的趣聞

前天我和家人去拜山,在途中目睹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由地鐵站去墳場要乘10分鐘的巴士.由於當日交通有點混亂,所以乘車時間廷長了.就在這個時候...

坐在我對面的一位6歲小孩口渴,嚷著要喝水,他的父親(有染髮和紋身的粗漢)卻粗暴地拒絕了.其後經母親(衣著頗新潮,但體型肥胖的女人)的同意下,父親才勉為其難地把水樽交出來.

就在我對這個家族的行為百思不得其解時,小孩的父母開始催促他了:"停車後才能喝呀" "快點在開車前喝光" "你看,交通燈要變綠了" "快點離嘴" "%$#@!@#$!"

車子開動了,小孩堅持嘴不離樽口,結果水在猛烈搖晃下湧上男孩的鼻子,接下來他就發出"嗚哇" "噴..." "咳咳咳咳"的慘叫聲,水直接由小孩的鼻子和口噴/吐出來,弄得水花四淺!

小孩父母的尖酸刻薄更讓我大開眼界."喝水用鼻子喝的嗎?" "活該!" "渴死他算了." "這是不聽話的結果!" "看你以後還敢不敢(在車上)喝水!" 小孩一聲不發,皺起眉頭若有所思...

之後就是小孩的表演時間.看他表面你不會想像到他的內心是如此的惡毒,而他的父母也支持這種心態.

在巴士駛進總站前,交通警把巴士截停,讓久候多時的路人橫過馬路.這時小孩開口了. "死警察,你大哂咩?死開!" 小孩母親不但沒覺得驚訝,還說: "這句你1就說得對了,死警察,好巴閉咩?" 當巴士開動時,小孩更一直叫 "撞死你!撞死你(警察)!" 而他的父母也沒阻止他的任性,彷彿三個人內心都在說同一句話: "撞死個死差佬!"

一個在香港的育兒例子,活生生地在我面前上演.我終於相信父母的一些虐兒手段,例如把子女丟在家不顧,把子女夾在門口和鐵閘之間等等.他們視之為教育子女的手段,就像以上提及過的父母一樣,以冷嘲熱諷傷害子女的自尊心,讓他知難而退,不再干錯事.

到底要怎樣教導子女才是正確的呢...下回分解.